銜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旅行名城萬隆的雅萬高鐵於10月2日正式啟用。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印尼兩國務實協作的標誌性項目,這條全長142.3公裏的高速鐵路在通車後,使雅加達到萬隆的通行時刻由曩昔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多分鐘。
「雅萬高鐵讓印尼首要城市間的交通更為便當,將拉動鐵路沿線的經濟發展和工作。」軌道交通訊息通訊領域專家、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艾渤教授說。
為保證這條高速鐵路安全運轉,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北京交通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中興通訊、我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印尼萬隆理工學院、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等國內外企業及院校,一起展開了名為「面向印尼高速鐵路的移動通訊網絡理論技能研究與示範使用」的國際科技創新協作專項項目,艾渤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
「列車運轉控製體系是列車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通訊體系是列車運轉控製體系安全可靠運轉的重要保證。」艾渤這樣解說其團隊在雅萬高鐵建造中所展開的作業——高速鐵路需要樹立專用的通訊網絡來傳輸列車的運轉控製、行車答應、列車的速度及位置等安全信息。「我們便是做這個專用通訊網絡的。」艾渤說。
移動通訊中最要害的是信息的可靠傳輸與接納。不同的地勢地貌、氣候等地理環境因素,影響著「信道」,即電磁波傳輸的路徑。雅萬鐵路沿線的地貌環境雜亂,對電磁波傳輸與接納形成極大影響。
艾渤帶領研究團隊針對印尼當地特殊的地勢地貌和作業頻段,自主研發了可滿意雅萬高鐵電波傳達特性分析及信道建模的無線信道模擬器和射線追尋工具箱。「首要搞清楚雅萬高鐵沿線的電波傳達和信道特征,樹立起適合當地的地理和環境特征的信道模型,才幹有效地評價相關傳輸技能。」艾渤說。
幾年來,艾渤的團隊師生們使用無線信道模擬器和射線追尋工具箱等設備,不斷發射、追尋電磁波射線,以期重構高鐵沿線環境,然後樹立一個適合當地的信道模型。信道模型樹立後,還需要通過軟件對各種傳輸技能予以精確評價和驗證,才幹正式使用於高鐵。
為此,研究團隊又創建了半什物仿真驗證渠道。艾渤介紹,這一渠道可模擬500公裏時速、超100G的頻段、上千副天線的高速列車運轉環境,可以結合什物終端更迫臨現實環境。通過團隊的不懈努力以及移動通訊網絡的技能創新,保證了雅萬高鐵的安全運轉。
「雅萬高鐵是我國高鐵首次全體系、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建造項目,全線采用我國技能。」艾渤說,通過高鐵項目,為印尼培訓了一些從事研發的技能人才,不只帶動了工作,還為當地經濟提速提供了智力支撐。
據悉,項目履行期間,有20多名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的師生來到北京交通大學培訓溝通,促成了北京交通大學和印尼萬隆理工學院聯合展開項目協作、人才培養等作業。
今年7月,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的學生塞爾維·盧克曼完成了線上的博士論文答辯。曩昔5年,艾渤是她的聯合導師。她參加到雅萬高鐵移動通訊網絡研發項目中,其博士論文便是關於雅萬高鐵信道模型的樹立。
「我國高鐵在技能、安全性、速度等方面在全球市場上都具有共同優勢,雅萬鐵路代表了我國先進的製作水平。」盧克曼說。結業後,她成為印尼當地一所大學的講師,期望未來能繼續深化高速鐵路方面的研究,成為該領域專家。
「雅萬高鐵的註冊是一個好的開始,期待我國更多的先進技能能走出去。」艾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