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著手捏製陶藝,很風趣,獲得感滿滿,近距離感觸到了定瓷文明的魅力!」近來,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組織該縣燕南小學、文昌小學共60余名師生到曲陽縣陳文增定瓷藝術館、河北省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和曲陽縣定瓷職業培訓校園開展暑期非遺研學之旅。
活動中,學生們逐一參觀了陳文增定窯瓷器展廳、陳文增書法展廳、陳文增詩詞展廳、定窯前史博物館和陳氏定窯公司定瓷展廳,並在定瓷職業培訓校園進行陶藝體驗。
活動通過設置經典詩詞背誦及定窯前史知識有獎問答等環節,大大激起學生學習傳統文明熱心,為研學增添了挑戰性和趣味性。定瓷作為共同的非遺文明,日漸走進群眾視界並融入今世人們的生活,成為學生、遊客解鎖中華優秀傳統文明內涵的一枚金鑰匙。
此次非遺研學之旅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非物質文明遺產定瓷燒製技藝的前史和文明內涵,近距離體驗定瓷製造流程,拓寬了學生們的視界,逼真感觸本土優秀傳統文明的魅力。
據了解,定窯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之一,因曲陽古屬定州,故稱「定窯」。定瓷燒製技藝始於隋,興於北宋,失於元。定窯以白瓷為主,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譽。2008年,定瓷傳統燒製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
從重慶移動公司得悉,因受近來強降雨影響,重慶13個區縣雨量達大暴雨,重慶移動956個移動基站因山洪、山體滑坡遭受不同程度損壞。到7月5日15時,重慶移動公司已搶修完畢814個受損基站,並經過建立5G應急方艙,啟用衛星便攜站等技術手段保證通訊,現重慶各區縣移動網絡均保持暢通。
據重慶移動公司相關人士介紹,重慶移動提前開展網絡狀況摸排,動態獲取基站、重保專線等網絡傳輸狀況,完成網絡故障快速關聯預判定位,汛期搶修效率提高50%。汛情呈現後,重慶移動第一時間安排調度,出動應急搶險人員610人次、車輛235輛次、油機803臺次,保證防汛救災現場通訊保證。
一起,重慶移動創新打造應急通訊大數據輔助決策體系。利用遙感監測和手機信令大數據剖析能力,為受災區域供給區域人口實時監測、要點區域人口搬運回流剖析等功能。針對要點流域的巡堤查險人員監測及部分區域失聯人員等特殊人群進行特征剖析,助力應急救援決策。7月以來,該輔助決策體系已助力重慶市包括萬州在內的19個區縣供給相關剖析報告,搬運受災人群近4萬人次。
此外,重慶移動公司利用大數據精準監測防汛信息,向強降雨區縣居民發布防範山洪災禍預警提醒信息,7月至今,累計發送預警信息近15萬條。針對洪災搶險救援人員、受災群眾等要點客戶供給手機不停機服務保證,並在營業網點供給免費充電、免費飲水等便民服務。一起,安排「重慶市12350熱線」(安全生產告發投訴特服電話)人員開展專項話務技能培訓與使用,保證7×24小時話務服務安穩運行,全方位持續做好防汛網絡通訊保證,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按照《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經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會商研判,決定於2023年7月4日12時起,將防汛Ⅳ級應急呼應升級為Ⅲ級應急呼應。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出,當時重慶全市已進入防汛關鍵期,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進入攻堅狀況。
|